kaiyun官方网app下载app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如何让全民健身更“燃”

从“有事吗?”到“好吗?”全民健身如何更“精彩”

——对我国全民健身设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

编者注

健身去哪儿?这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也是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重点,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今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印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启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目前,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总体状况如何?本报记者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公共管理学院组成联合调研组,在深入分析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成效和当前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杭州亚运会的临近,一股全民健身热潮正在涌动。从逐步向公众开放的大型体育场馆,到滨水绿地打造的园林式健身步道系统,再到由城市角落改造而成的袖珍体育公园……如今,越来越多环境舒适、设施齐全的健身场所成为人们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综合训练器健身器_健身综合训练器怎么用_健身器材综合训练器的使用方法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经济开发区居民在智能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 赵明/光明摄

综合训练器健身器_健身器材综合训练器的使用方法_健身综合训练器怎么用

孩子们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五洋街道“口袋公园”玩耍。王树成/光明摄影

健身器材综合训练器的使用方法_健身综合训练器怎么用_综合训练器健身器

四川成都福庆路立交桥下运动空间,市民打篮球。新华社

1、“健身去哪儿”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在战略政策支持、场馆设施发展、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强

公共体育设施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支撑。2014年云开·全站apply体育官方平台,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推动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覆盖。2019年,国务院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将“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工程”列为重大项目。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馆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进一步着力解决群众“健身到哪里去”的问题。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米菁表示:“相关公共体育设施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不仅体现了对群众体育发展的贡献,而且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繁荣体育文化、拓展体育发展空间、建设体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民健身体系逐步完善

“挤占”社区街巷公共体育场馆、将废弃矿山改造成体育公园、为农村公共活动场所配备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台……当前,我国体育场馆设施数量大幅增加。《2022年全国体育场馆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体育场馆总数422.68万个,占地面积37.0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馆面积2.62平方米。

此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日益完善,县级以上体育协会覆盖率接近100%,形成了省、市、区(县)、街道(镇)、社区(行政村)五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立足地方特色的非正式体育健身组织蓬勃发展,赛事举办形式更加自主多样。如近期网上热播的、以群众自创、参赛者以村民为主的贵州“村超”“村BA”赛事,海南文昌的“村排”等赛事。

在群众健身热情高涨的基础上,全民健身指导和社会志愿服务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据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全国已成立29个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240多个地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近1100个县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70多万人。

共建共享成效显著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各地科学健身、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运动健身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作为公共体育设施的主要供给者,在公共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场地类型、智慧管理、共享使用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努力。

“‘15分钟运动圈’为我们长跑爱好者提供了科学的跑步指导服务和运动技能培训,而且都是免费的。”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徐某告诉课题组,北京有很多公益性的健身指导服务和运动社群,极大地调动了市民跑步的积极性。在资金投入方面,据北京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北京全民健身经费稳步增长,全市累计投入54.53亿元,年人均全民健身经费50.6元。

“场地不错,离家又近,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锻炼。”家住上海市闵行区凌云街道的贾阿姨是老年运动健康之家的“粉丝”。这家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运动健康服务的社区健身场所,已实现闵行区街道乡镇全覆盖。上海长宁区以“金角银边做文章,上下求空间”为基本思路,对区内新虹桥中心花园延安西路与娄山关路交汇处高架桥下约2万平方米公共空间进行改造,在3000平方米的空间内修建了4个篮球场、2个足球场。

“现在的健身设施越来越智能化,我常去的天河体育中心里的体能测试区、体能训练区、拉伸放松区等都配备了智能化引导,让我们的健身更加科学。”来自广州市天河区的王先生告诉调研组,科学健身已经成为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刚需”。广州积极探索科技赋能体育,早在2013年就率先上线“群群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开通全民健身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功能。近年来,广州还进一步研发健身电子地图,推动场馆流量在线查看、场馆使用在线预约、运动器材在线购买、健身教练在线预约等多项功能融合。

运动高手在球场上激烈角逐、孩子们在儿童游乐场开心玩耍、老人在广场上骑健身车、跳舞……成都市福庆路三段立交桥下的福庆运动空间已成为市民必去的运动打卡点,实现了从“灰色高架桥”到“绿色运动场”的蜕变,也为国内其他城市打通“健身最后一公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以举办全运会为契机,西安全面完善包括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在内的各项体育设施,掀起了市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潮。全运会筹办期间,西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其中实施社区健身路径677条、农民体育健身项目536个,实现全市社区、行政村健身基础设施全覆盖。新建多功能运动场63个、体育馆20个、社区健身中心2个、大型健身公园11个,为开展群众体育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2.短板犹存,共建共享有待提升

虽然在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支持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长期以来群众体育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存在诸多不足,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供需不匹配,人口分布与设施布局空间不平衡

首先体现在区域间公共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客观存在,各地区经济实力不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离不开必要的财政投入。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数据公报》的数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场所分布也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城市多乡镇少”等特点。

二是城区间公共体育设施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表明,深圳市同一城区内不同街道公共体育设施供需比较均衡,但城区间公平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如靠近中心城区的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分布公平性普遍优于偏远郊区。研究团队认为,这可能与长期以来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城市规划不协调有关。城市发展规划往往以产业、商业、居住、交通为主,忽视公共体育设施的统筹规划,导致新城区多、旧城区少,造成有的场地设施过度拥挤,有的长期闲置。

三是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差距明显。受城乡二元模式发展惯性影响,城乡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差距明显,城镇多、农村少。加之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受政策倾斜、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往往室外多、室内少。

使用不合理,全民健身设施功能单一

虽然近年来体育场馆面积大幅增加,但占比最大的主要是低等级的室外篮球场、全民健身步道等,各年龄段的体育设施类型单一、功能简单,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广大民众对高品质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

一方面,老旧小区、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功能相对单一,主要依附于公共健身广场或社区活动中心开yun官网入口登录APP下载,以简易机械健身器材(如单双杠、扭腰机、肋骨杆等基础器材)为主,大部分健身设施陈旧,利用率低,缺少青少年、儿童玩耍的场地,室内场地和多功能室外球类场地较少,只是初步解决了“公共体育设施有无”这一基础问题,并没有充分考虑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否好、是否优秀、利用率是否高”等现实问题,而这恰恰是群众健身体验的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体现在公共体育设施结构不合理,针对青少年儿童需求建设的场地设施相对较少,基本没有关注到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的健身需求。我国体育场馆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篮球场、全民健身步道、乒乓球场,与游泳、足球、羽毛球等全民参与度较高的场地相比,数量明显偏少,适老化、无障碍设施建设仍需补短板。

共享不够,部分场馆设施对外开放机制不健全。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数据公报》的数据,公共体育设施的分布也呈现出“教育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多、居住区少”的特点。2022年,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体育场馆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但教育系统、企业等的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等基本只对本单位人员开放,或租给专业运动员在业余时间训练,普通民众很难进入这些场地开展体育活动,使得这些设施无法发挥其公共体育服务性质。

在维护管理方面,调研组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部分社区体育设施陈旧、破损,长期无人管理、无人维护,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缺维护”的问题。尤其是老旧小区,体育设施功能不全,社区体育锻炼氛围差,导致民众参与度和满意度低。此外,社区体育设施种类过于单调,以走步机、单双杠、腿部训练器材为主,使用者以老年人为主,与当前全龄友好型社区发展理念不符。

在开放管理方面,目前国家鼓励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单位将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但实施效果不佳。例如,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现实难度较大。调研组采访时,北京某中学负责人表示:“目前,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缺乏全天候或夜间开放的条件,尤其是开放区域无法与教学区分开,给校园秩序带来困扰,也给校园安全、公共卫生、物业管理带来更多困难。”

三、多措并举推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场地、行政村体育场地覆盖率已接近100%,基本解决了“健身到哪里去”的问题。在关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多样化的健身需求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从“有没有”转向“有多好”。

规划先行,推进健身设施标准化建设

随着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要考虑健身设施的规划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下载,充分利用城市的“金角银边”,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健身需求。随着亚运会的临近,杭州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地、废弃工厂、建筑屋顶、地下空间、公路高架桥下闲置土地等“金角银边”区域,加大围绕群众运动健身场所建设力度。位于杭州建德新安江大桥下的占地16亩的阳安健身中心,已发展成为该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免费室外运动场所。在杭州上城区艮山路与明月桥路交汇处,一处原大型超市仓储空间也被改造成一座7000多平方米的公益性体育设施场地,向全体市民开放。

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应及时出台或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可有效避免随意、混乱建设,保证健身场所布局合理、分布均衡。北京制定了《北京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5年)》,明确了全市不同类型体育设施的布局原则、规划策略、体育用地规划方案、布局策略等,为推动全市公共体育设施规范供给提供了基本指引。

按需供给,促进健身场地设施精准供给

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其布局规划不同于一般商业设施的市场利润最大化原则,而是包含了“面向全民、创造公共价值、实现公共利益”的特殊性。不同年龄、性别、爱好、身体状况的人群对健身设施的需求也不同,需要基于这些差异进行精准供给。要实现精准供给,需要在前期公共体育设施分布调查、居民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对社区的人口特征、体育设施属性、居民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明确“缺什么”才能“补什么”,明确供给侧的缺憾和需求侧的迫切性,在普及性体育设施之外,尽快建立清晰、明确、可行的供给清单。

在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规划供给中,应根据村民日常出行习惯和实际体育建设需求确定各级农村体育圈规模和类型,精细化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兼顾不同群体的兴趣和需求。在布局上,体育设施应选址在农村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区域,与其他公共设施(如社区中心、学校、图书馆等)相邻或相连,提高设施利用率,方便村民就近参加体育锻炼。此外,应注意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支持村民自发组织“村晚会”、“村舞会”、球赛等体现农村风土人情的文体活动。

赛事指导促进公共体育设施高效利用

以全民健身赛事为基本载体,不断提升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公共体育设施使用效率。在开展群众周边赛事中,上海充分利用群众周边建设的体育设施,以社区为赛事主场地,打造了一批周期性的社区单项赛事和综合赛事。如社区广场舞大赛(2015年启动,每年举办一次);社区联赛大赛(2014年启动,除市民运动会每年停办外,每年举办一次);在市民运动会中设立的“社区运动会”专项,共设“66+X”个比赛项目和10大主题活动。其中,社区共举办各类赛事6942场、主题活动2场,参与人数超过450万人次,参与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群众周边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

“羊城体育节”已成为广州市全民健身健康的标志性综合盛会,项目设置以市民为中心,设置了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如球类比赛、技能对抗、户外项目、智力运动、技能展示、水上活动等项目,相应的赛事必须以体育设施为载体举办。同样,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全民体育赛事,可以吸引大量观众和参与者,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此外,赛事的举办可以促进体育设施的更新和完善,使公共体育设施更好地适应现代群众性体育赛事的新需求。在社区举办群众性赛事,还可以促进居民的参与和互动,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增强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的认同感和使用积极性。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张雷、窦旺胜、秦波)

(光明日报记者:白雪蕾)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07日第07版)

关键词:

客户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