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全站app登录网页入口 预见2024:2024年中国碳中和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相关投资总额或在140万亿左右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碳中和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三峡能源(600905.SH);隆基股份(601012.SH);长江电力(600900.SH);远大环保(600292.SH)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碳交易市场配额交易量;碳交易市场配额交易金额;试点碳排放交易量及金额
行业概况
1. 定义
碳中和是指一个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实现相对“零排放”。
2、产业链分析:产业链庞大,涉及行业广泛。
目前,我国碳中和产业链的核心产业结构大致可分为从碳排放到碳吸收三个部分。前端加强能源结构调整,以低碳替代高碳,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中端提高节能减排。排放水平,包括产业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完善低碳发展机制等;后端开yun体育app官方下载入口,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落实生产者责任制度,促进资源产品回收再利用。在自然循环端,加强生态碳汇,包括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增加碳吸收。
此外,碳交易作为碳中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碳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合同一方通过向另一方支付温室气体减排量来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量,买方可以使用购买的减排量来减缓温室效应,实现其减排目标。
产业发展历程:“碳中和”理念正式纳入顶层布局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也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法国期间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向未来“碳中和”目标迈出阶段性一步。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力争2030年之前“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首次启动“碳中和”。 2021年3月,《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这意味着我国正式将“碳中和”理念纳入顶层布局。
产业背景
1、碳排放:全国每年碳排放量约为100亿吨。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的和意义都是限制碳排放。科学研究表明,过量的碳排放会导致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极端天气。其中,温室效应是最直接、最严重的问题。 202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400 ppm,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较19世纪基线上升约1.25℃,较1981年至2010年参考期上升0.6℃,接近最大值2016年。热门记录。因此,控制碳排放具有长远而重要的发展意义。
我国碳排放量从建国之初的7858万吨缓慢增长到改革开放后的14.6亿吨。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碳排放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1980年至2010年,我国碳排放量从14.61亿吨上升到81.22亿吨,年复合增长率为5.88%。
2011年至2022年,我国碳排放量波动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1.67%。其中,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7.5%以上,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 2022年,中国碳排放量为105.5亿吨,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0.7%。
纵观中国碳排放来源,根据全球实时碳数据库Carbon Monitor统计,碳排放来源分为几个部门:工业、电力、交通(包括地面交通、国内航空)和家庭消费。其中云开·全站app中心手机版,工业和电力行业碳排放占比较高,是重要的碳排放源。也是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调控和产业转型发展的领域。
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工业和电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42亿吨和51.4亿吨,占当年中国碳排放量的84%以上,分别为37.95%和46.45%。交通运输和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占比较小; 2023年1月至7月,工业和电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84%。
2、产业政策背景: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已制定
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在2020年9月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告诉世界,我国将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出台政策措施,承诺力争2030年之前达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行业发展现状
一、采取“两大发展路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从我国碳排放行业分布来看,碳排放大部分来自发电和工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占比较小。碳中和之路可分为两部分:可避免的排放和不可避免的排放。
在必然方向上,国家提出优先解决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而完成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换,最终实现深度脱碳。在无法完全避免排放的地区,可以利用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技术(CCUS)或通过森林和海洋自然吸收,最终实现碳中和。
从目前我国碳排放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碳中和”基本确定了三步走战略,一是2030年完成碳达峰;二是2030年实现碳中和。其次是在2045年之前快速减少碳排放;最终在2060年实现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
2、细分市场前端:能源替代
在碳中和产业链中,前端能源替代是指加强能源结构调整,以低碳、高碳、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消耗。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可以从产业链前端减少碳排放。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23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26.4%。
注:2023年为初步核算数据,以当时最终核定数据为准。
3、中端细分市场:节能减排
在碳中和产业链中,中端主要表现在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包括产业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低碳技术研发、提高低碳水平等。发展机制。代表行业有钢铁、化工、建材、造纸、有色金属、交通运输行业等。
(一)钢铁:龙头企业积极发布碳中和行动计划
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计划和路线图已基本明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中国钢铁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实施方案已基本完成。修订后的《钢铁行业碳达峰减碳行动计划》,初步明确了行业达峰目标和重点任务:2025年之前,钢铁行业碳排放实现达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达峰较峰值减少30%,预计实现碳减排4.2亿吨。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在“碳”目标约束下实现上述目标的5大路径。为实现2030年“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中国宝武钢铁、包钢、鞍钢四家钢铁企业发布了碳中和行动计划。
(2)建筑:建筑节能要求更加严格
中国建筑业规模居世界第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业的碳排放量逐渐增加。在“双碳”目标下,建筑领域节能减排任务更加繁重。 2021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施工规范。所有规定必须严格执行。适用范围为“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和既有建筑物”。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该规范提出了建筑行业首个碳排放强制性指标——新建住宅碳排放强度公共建筑在2016年实施的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并实施从4月1日起, 2022 年。
(3)交付:单位综合能耗降低结合电气化改造
——铁路运输综合能耗:单位综合能耗下降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整体能耗呈现下降趋势。 2023年,全国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3.78吨标准煤/百折吨公里,同比下降4.1%;单位运输量主要综合能耗3.76吨标准煤/万吨折吨公里,同比下降3.6%。
——公路交通电气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幅提升
在道路交通电气化方面,新能源汽车是典型代表。 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情况,这也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增长之年。 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整体汽车行业的比重首次突破1%大关。今年,我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国。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销量的比重)将达到35.7%,较2022年大幅提升。
(四)低碳发展机制:逐步完善碳中和债券发展机制
2021年3月1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明确碳中和债券相关机制的通知》,使我国成为全球首个给绿色债券贴上“碳中和”标签并建立碳中和机制的国家。中性债券。具有市场机制的国家。根据《关于明确碳中和债券相关机制的通知》,碳中和债券是指专门为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筹集资金的债务融资工具。
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发行碳中和债券448只,发行总规模6385.43亿元,分别占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总量和规模的30.81%和27.70%。同一时期。与2022年底同期累计比例相比,均有所下降,但碳中和债券仍是绿色债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2023年国内碳中和债券共计发行115只,较2022年减少12.88%;发行规模总计1679.87亿元,较2022年下降20.86%。
4、后端细分市场:碳吸收
森林、湿地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森林碳汇是目前世界上最经济的“碳吸收”手段。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目前我国森林碳储量超过92亿吨,森林碳储量年均增量超过2亿吨,相当于碳汇约700至8亿吨。
2022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公布了2022年森林碳汇试点城市(县)和国有林场名单。从试点地区来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2022年森林碳汇试点城市(县)和国有林场名单。共有18个林业碳汇试点市(县)。其中,浙江省、福建省有3个城市成为林业碳汇试点地区,是试点城市数量最多的。省。浙江省试点市(县)包括衢州市、安吉县、丽水市,福建省试点市(县)包括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
5、细分市场碳交易:碳交易市场规模再创新高
2012年之前,中国碳市场发展缓慢,主要通过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随着后京都时代的到来,中国开始了碳市场建设,并为建立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做出了相应的决策和安排。 2011年11月云开·全站app登录网页入口,中国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拉开了碳市场建设的序幕。深圳于2013年6月率先启动交易,其他试点地区也于2013年至2014年启动了市场交易。
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累计交易量达4.4亿吨,交易金额约249亿元。第二个合规周期(2021年至2022年)的交易量较第一个合规周期(2019年至2020年)增长89%。企业参与交易积极性明显提升。第二轮业绩周期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占总数的82%,较第一轮业绩周期增长近50%。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全国协调发展,各有侧重
碳中和产业的发展需要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发展。如果一党落后了,就会拖整个国家的后腿。因此,我国明确双碳发展目标后,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制定碳中和行动计划。从各地已发布的规划来看,全国各省市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能源产业结构,要么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替代高碳能源,要么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在高碳行业。一些地区还大力发展碳中和金融市场,促进区域节能减排。
2023年7月,生态环境部、陕西省政府主办的“全国低碳日”家居活动上发布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显示,共有40个试点城市获得评估为“优秀”,具体为北京、深圳、烟台、潍坊、衢州、常州、重庆、上海、济南、赣州、广州、合肥、安康、镇江、成都、杭州、济源、嘉兴、吉安、淮安、南昌、金华、三明、厦门、遵义、大兴安岭、青岛、南京、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郴州、敦煌、昆明、贵阳、株洲、天津、吴中、黄山、湘潭、温州、秦皇岛。
2、企业竞争:参与企业众多
参与碳中和行业的企业众多,各个领域的主导竞争对手也不同。例如,三峡能源、隆基股份、长江电力等重点关注碳中和产业链的能源替代。包钢、河钢、海螺水泥等重点关注碳中和产业链节能减排。福建金森河源达环保是碳吸收领域的代表企业,中城碳资产、恒生电子是碳交易领域的代表企业。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国内多家机构测算了2030年碳中和目标下的投资规模。其中,中国投资协会发布的《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测算,“碳中和”相关投资规模约为70万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预测,投资规模将在127.2万亿元至174.4万亿元之间;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人员预测,“碳中和”新增投资将超过139万亿元。综合各家公司的结果,《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的计算结果相对保守,而清华大学和国家发改委物价检查中心的计算结果大致相同。综合分析,碳中和相关总投资可能在140万亿左右。
有关该行业更详细的研究分析,请参阅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碳中和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地图、智慧招商系统、产业地位证书、IPO咨询/投资可行性研究、专业咨询等服务。新的小巨人应用程序。 、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深入的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家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人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信息、企业发展都可以在【七查猫APP】找到,性价比最高的综合企业查询平台。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