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体育 深度|社交软件的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
首先,沟通的发起人非常明确。毫无疑问,A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帖子,所以A自然是此次传播的发起者。但收件人呢?这可能与A发布的内容有关,可能是针对整个朋友圈的,每个人都是接收者;可能是针对有某些标签的朋友;或者A可能只是希望某个人成为接收者。由于A没有明确指定某人,作为朋友看到这个帖子,他或她可能认为自己是收件人,也可能不是。即使A发布的内容与B相关,A也期望B给予反馈,但由于A不@B,B也可以视而不见。
其次,作为沟通的发起者,虽然接收者可能不清楚,但既然发起了沟通,肯定是期待得到反馈的。与直接沟通不同,间接沟通的发起者可能期望来自多个接收者的反馈,例如来自朋友的更多点赞。作为一个不清楚的接收者,没有必要反馈,或者因为接收者有多个,有的会反馈,有的不会,所以你不需要承受更大的反馈压力。正是因为接受者不清楚,像之前提到的“拒绝”这样的反馈,双方都不会特别感知。
2.2 间接沟通的场景案例
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是莱昂的女性朋友艾达。这次她直接把自拍照片发到了朋友圈。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它。这时候,Ada就相当于发起了一次间接的沟通。收件人都是朋友。当然,她可能也特别期待莱昂的反馈。作为全体好友的一员,Leon可以随时点赞或留言“好”。或者根本不需要提供反馈。即使没有反馈,也不会造成“拒绝”的效果,而且艾达也不知道莱昂是否看到了,所以她不会特别纠结。因此,仅从沟通接收者的角度来看,几乎不存在像直接沟通那样及时反馈的压力。
前面提到的直接沟通的发起者其实是有压力的。如果Ada直接给Leon发一张自拍照,她一定会很期待Leon的反应,也会想看到Leon的反馈,感受他的真实想法。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压力。但如果将其发布到她自己的朋友圈,那么艾达只是在发布自己的信息。别人不喜欢看也好,不喜欢也罢。其他人无法控制她在自己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作为间接沟通的发起者,她承受的压力更大。小的。
2.3 三大主流社交软件间接传播分析
同样是间接沟通。为什么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的热度存在差异?或者说为什么会出现用户迁移?下面对这三款主流社交软件的间接传播进行分析。
2.3.1 微博
微博之所以火起来,首先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文字内容的字数限制,这样无论是发帖者还是阅读者都可以省时省力,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浏览微博;其次,微博迎合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当时的社交网络。是一个非常适合间接交流的场所,满足了用户随时交流的需求;第三,众多名人的出现似乎给公众提供了一种与名人直接交流的方式。
应该说,微博是一款主打间接沟通的社交软件,所以在没有替代方案的情况下,用户需要这样一个压力相对较小的间接沟通工具来释放频繁的沟通需求。但我们看到,当微信朋友圈出现后,人们逐渐将这种沟通需求的释放转移到朋友圈上。这有几个原因。
1.虽然你在微博上关注的人是一些熟人,但他们更有可能是你不认识的人,或者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你没有什么交集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经常“查看”微博,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充当间接沟通的接受者。我们还可以发现,现在很多微博帖子都变成了广告内容,这让原本的间接传播变得更加深入。对于经常在微博上“发帖”的人来说,可能会因为粉丝的多样性而对微博的内容有很多考量。
2、经过几年的积累,一些原本看似平起平坐的朋友已经拥有了上千粉丝,有的加了V,有的已经成为专家。粉丝稀少的人更不愿意在微博上“发帖”。微博是名人绝佳的间接交流场所。如果你随机发布一条微博,你就会收到粉丝的反馈。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利用微博私信直接交流显然不够方便,间接交流的内容会被淹没在微博流中。所以现在微博已经成为新闻、明星八卦、广告密集的地方。前面提到,间接传播的特点之一就是传播的发起者期望多个接收者给予反馈,但普通用户发送的少,收到的反馈也少,使得间接传播越来越少,这就会导致微博逐渐衰落。
3、会有很多重复的内容,而且大部分都是与你无关的公众人物、鸡汤等新闻。这也会让人反感,因为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微博如果继续推动普通人之间的间接交流,肯定会更加困难,所以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第一,名人效应。明星有很多粉丝,微博发出的间接沟通会得到很多回应,甚至是明星的回应。他们之间通过微博的直接交流,互相吐槽、爆料、暧昧,对于双方粉丝来说也是间接的交流。这是QQ和微信所不具备的。二是媒体先锋。新浪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专业媒体,对新闻的敏感度和发布规模有着很好的把握。利用微博作为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新闻的载体也非常有效。
2.3.2 QQ空间
QQ空间首先在PC端上线。这有点像个人博客。其他人必须主动过来阅读并留下“足迹”。 PC时代的QQ空间本来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间接交流的场所,但有两个功能让间接交流变成了直接交流。第一个功能是空间权限。访问其他人的空间时,您需要询问密码或回答问题。间接通信之前的特点之一就是接收者不明确,但是一旦你请求访问,就很明显你就是接收者,间接通信的条件就不再满足了。第二个特征是脚印。如果你访问了某人的QQ空间并留下了足迹,也意味着你就是明确的接收者。如果变成直接沟通,你就会面临反馈的压力。所以后来QQ空间之所以有清除足迹的功能,其实也是为了让间接交流的接受者不必承受反馈的压力。
后来手Q也成为了类似于微信朋友圈的一种“流媒体”形式,叫好友更新。这样的改变无疑会促进朋友之间的间接交流。但我们也发现,随着微信的普及,一些人逐渐不再使用QQ,尤其是一些长期使用QQ的用户。这有几个原因。
1、经过多年的发展,QQ用户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曾经水平差不多的朋友,在生活和事业上可能会有巨大的差距。为了避免尴尬,很多人即使登录也选择隐身。隐身其实就是避免直接交流。 QQ本来就是最强大的直接沟通延迟反馈的工具。但如果用户选择隐身以避免直接交流,则意味着间接交流的频率也会相应减少。
2、这么多年过去了,QQ好友已经乱了,各种群里都有各种不熟悉的人混进来,也变成了类似微博粉丝的效果,普通人发起间接交流的欲望变少了很多。
三级和二级关系可能会令人尴尬。 QQ会计算关系网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可以列出很多共同好友。初衷是帮助用户找到认识的人,增加沟通。不过,如果这么多年没有加好友,现实中的关系早已淡化,突然通过QQ的二次网络加好友就有点尴尬了。社交软件上的好友关系实际上是真实社交关系的反映。
在腾讯内部,QQ和微信这两个产品也处于竞争状态。 QQ还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就是移动端和PC端的互补性。虽然微博、微信也有PC版,但是QQ在PC版上的能力,比如方便的多方视频会议、屏幕共享、文件传输、群组空间等,尤其是用户打开电脑自动登录的习惯使用QQ多年,依然无可替代。 QQ需要继续强化这些优势。
2.3.3 微信朋友圈
虽然微信相比微博、QQ起步最晚,但正是因为起步较晚,其好友关系基本上是现实社会关系的真实反映。基于熟人的关系意味着在朋友圈发起间接交流可能会得到更多回应。与微博相比,微信没有明显的粉丝级别或数量。与QQ相比,不存在隐形问题。直接传播比较方便,间接传播到达率高,接收者基本就是目标受众,可以产生更多的信息。很多互动。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微信越来越大,现在不熟悉的人也开始互发微信消息。也许加了微信之后,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朋友圈里也有很多人卖东西、发广告;微信本身也在朋友圈里做广告。也有很多公司把工作通讯放在微信上。即使在下班时间,用户也可能会受到各种与工作相关的微信消息的骚扰。朋友圈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内容,各种炫耀、发帖,消耗着我们的碎片时间。研究表明,一般人相对亲密的社会关系应维持在150人以内。如果超过150人,他们就会承受更大的社会压力。有的用户甚至加了几千个好友,这实际上就是把微信当作微博来用。
因此,随着这几年微信好友的增多以及用户本身的变化,情况可能会越来越类似于QQ。已经有人声称逃离微信了。当然,现在就唱衰微信还为时过早。微信还提供了很多方法来减缓这种变化,比如给朋友圈贴标签、屏蔽某人的朋友圈、屏蔽群消息等。同时,微信也连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用户放弃的成本很高。
微信已经取代了短信,估计很快也会取代电话。这体现了微信在直接沟通方面的强大优势。各种内容可以轻松连接到好友,使得微信的间接沟通优势无可比拟。同时,微信拥有强大的平台能力。游戏、理财、出行、购物、娱乐、生活、服务、企业、商户都接入微信,让微信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4 什么样的场景适合间接沟通?
对于用户来说,间接通信的使用似乎很简单。发微博、发朋友圈还不够吗?但如果场景不对,效果就会很差。
以新年祝福为例。很久以前,如果要拜年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体育,就得带着礼物去家里拜年。电话普及后,大家会打电话拜年,然后群发短信。我们会发现这两年我们收到的短信并不多。通常是银行和商户发送的,因为更多人选择微信发送新年祝福。微信上的拜年形式也变得多样化。有的使用文字和图片,有的使用语音,有的使用第三方应用生成的动画等等。有的人甚至只是在朋友圈发个新年祝福就这样了。如果你不是老板、有权势的人、名人,你得到的点赞和回复肯定很少。
显然,拜年是一项需要直接沟通的活动。也就是说,我能感觉到我在你心里是特别的,和别人不一样是有意义的。为什么我们对群发短信、微信消息的感觉那么少?因为本来应该是直接的沟通变成了间接的沟通。这又回到了间接沟通的特点。首先是收件人不一定明确。新年祝福应该是收件人直接沟通的明确行为。现在你已经发送了一条群消息,甚至是一条朋友圈帖子。所以如果我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我存在于你的通讯录中。我和你在一起。你的想法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另一个特点是,接收方不一定需要反馈,也不清楚双方是否会有反馈。因此,接收者对发起者拜年的回复也很有可能是一种间接的交流拜年。通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软件的发展,让年味渐渐淡去。
可见,原本直接沟通的事情如果用间接沟通的话,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同样,直接沟通可能会对应该间接沟通的事情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您看到一篇好文章、一段有趣的视频或一张旅行照片,可能没有人真正感兴趣。如果您将其发送给特定的朋友并发起直接沟通,那么收件人将必须接受反馈。压力。因此,这些内容应该变成间接的交流,感兴趣的人自然会回复或转发。
3、如何在社交软件上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沟通? 3.1 直接沟通的优化点
社交软件上直接交流的功能也类似。主流的是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短信、彩信(如图片、声音、动态表情等)。
直接沟通是社交软件的基础,要求到达率高、通话质量好、传输速度快。信息不能总是迟到、断断续续、发图片半天。我相信这并不难做到。很多IM应用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感知的差异已经不那么明显了。
文章一开始也说了,直接交流的形式并不局限于语言和文字,而是可以有多种形式。随着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软件上的直接交流必须充分利用手机的特性。比如前后置摄像头、加速度传感器、蓝牙、GPS、NFC,甚至智能手表、手环等一些配件。例如,微信的摇一摇就是一种发起直接沟通的新方式。通过手机的一些功能建立非语言的直接沟通,可能是社交软件直接沟通的突破点。
3.2 间接通信的优化点
间接沟通往往是一个被忽视的部分,但它也可能是一个优势。人具有社交属性,交流的愿望可能是频繁的、随时的。正如前面提到的,直接沟通意味着发起者和接收者都承受着反馈压力,所以不可能频繁地直接沟通,这会很累。那么,频繁、随时沟通的欲望就需要通过间接沟通来释放,所以间接沟通决定了用户的粘性。
在社交软件上间接交流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首先是内容来源的丰富性:用户可以在这个社交软件上轻松分享自己在任何地方看到的内容,包括新闻、视频、音乐、文章、图片等,无论在哪里看到,都非常重要能够一键分享它们。需求。
第二个是交互性:如果你分享的内容没有办法回应,那么就不会有上面提到的间接沟通。发起者期望得到多个接收者的反馈,因此点赞、转发、评论等都是必要的。必不可少。
还有隐私:一个流行的社交软件上通常有很多联系人,包括家人、老板、下属、同学、陌生人、职场朋友等。有时候你分享的内容并不适合所有人,但你还是想分享,这个时候如何处理隐私也很重要。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提升用户体验的地方,比如内容的布局和展示、评论和回复的操作、各种提示的显示等等,还有很多值得考虑的地方。做好它也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
综上所述,社交软件上良好的直接沟通是基础。可能是用户决定放到手机桌面的必要条件云开·全站app登录网页入口,否则可能会被直接卸载;而间接沟通则是社交软件品质的核心竞争力。电量,是决定用户频繁使用、增加粘性的关键。
我要评论